欢迎访问桑黄网,由于近些年野生桑树桑黄产量越来越少,市场上假货冒充的越来越多,作为采摘户的我不愿看到更多人被骗,特建立网站,教广大用户如何判断桑黄,买到真正的桑树桑黄!请加小周微信:381150585(←长按可复制微信号)
当前位置首页 > 桑黄知识> 正文

求购桑黄菌种,桑黄菌种植回收靠谱吗?

2020-12-02 17:12:05 本文编辑:Angel 桑黄知识


一、桑黄生长在什么地方?

桑黄生于杨、柳等阔叶树树干上。分布于华北、西北及黑龙江、吉林、台湾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桑黄它就是以"森林黄金"誉满天下的!药如其名,它满身是宝,如黄袍加身。它是一种比较稀有的真菌,而且还是所有菌类之首。2700年前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把桑黄定为"上药",就是说它不仅是可以救命的药,而且它无毒,无任何副作用,还是很好的辅助调理的食品,和其它药物使用也不会有冲突。桑黄之所以冠压群雄,不仅在于桑黄多糖体含量高,而在于它特有的构成比率比其它生物更优越,对痛风、类风湿、过敏性炎症等疑难杂症均效果良好。
由于桑黄的营养成份通过液体析出,最容易被人体吸收。作为食物,可用来煮茶喝,清香可口;可用来煲汤,非常鲜美;可拿来泡酒,可达到强身健体的养生效果。古书有描述,"久服轻身,不老延年",又因其无毒副作用,适合长久服用。是健康养生不可多得的良药!


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。日本及韩国开发利用最早,并已开始人工栽培,批量生产。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领域中有效率排在第一位(巴西蘑菇即姬松茸与其疗效相近)。吉林省延吉市凭借独有的地缘优势,现已开发出复合桑黄口服液,销往日本及韩国。而且在当地也有一定的消费市场。

二、桑黄有哪些作用?

1、抑制汗腺分泌的作用;

2、洋地黄样作用;低浓度能兴奋平滑肌,大剂量则发生抑制作用;

3、中毒量可引起延脑血管运动中枢、呼吸中枢先兴奋后麻痹;

4、抗肿瘤作用,抗癌作用,抗纤维化作用,抗氧化作用,镇痛作用;

5、抗菌作用;

6、免疫调节作用。

三、桑黄种植前景如何?

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
桑黄菌属高温高湿品种,生长周期35天左右即采收一次!种植环境室内室外、棚内、阳台、空房间、林下院子里都可种植,有土无土均可栽培,公司提供培育好的成品菌包可直接放在架子上或者泡沫箱里,保持菌包湿润即可出黄。每一个平方,公司提供9 个大菌包,每个菌包重2.2左右,可产干品0.6~0.7两(桑黄菌长成即是干品没有鲜品,入药食用都可以)公司收购价3000元一斤,除去成本一平方净利润4500~5500元左右,公司回购产品,免费培训栽培技术,网络视频一对一指导,互利共赢是我们合作基石。欢迎种植户来实地考察学习洽谈合作事宜!凡前来公司考察合作的客户均可享受优惠政策!


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,包括如下步骤:

S1、建造桑黄棚:

选择有树荫,靠近水源的位置建造桑黄棚,并且在桑黄菌棒入棚前将桑黄棚进行消毒;

S2、配置栽培料:

先将桑树木屑,麸皮,玉米粉,豆柏和石膏、石灰拌均匀,培养料含水量60%~65%,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,灭菌冷却后放入无菌室内接种,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培养;

S3、栽培管理:

发菌阶段:发菌期间,培养室内保持22~28℃,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%~60%,每天通风半小时,每隔5~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,当菌丝体发满2/3时,移入培养棚内;当菌丝长满、转色后,可用刀片在中端割成圆形口或三至五厘米长的月牙口,以利出黄,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,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,边缘变黄,菌盖开始革质化,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,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,即可及时采收;

S4、采收管理:

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,关闭通风口,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,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,采收桑黄后,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,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,提高湿度至90%~95%,温度仍保持在25℃左右,一周后,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,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,约25~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,一般可采收3~4茬。

进一步,在步骤S1中,在桑黄棚上设置有遮阳网,遮阳网上面可增加绿白膜和白膜。

进一步,在步骤S1中,桑黄棚消毒方式为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。

进一步,在步骤S2中,栽培料的配方为:桑树木屑77%,麸皮15%,玉米粉3%,豆柏2.5%和石膏1.3%、石灰各1.2%。

进一步,每100公斤栽培料中加JTD802生长素50毫克。

进一步,在步骤S2中,每袋可接30~50毫升液体种。

进一步,在步骤S3中,出黄时棚温保持在26~35℃,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%~95%,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。

进一步,在步骤S3中,出黄时每天向菌棚空间喷水3~4次雾水。

进一步,出黄时棚温保持在26~35℃,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%~95%,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,保持地面沙层潮湿,每天向菌棚空间喷水3~4次雾水。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,气温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。原基膨大3~5天,逐渐形成菌盖,要增加喷雾水保湿,气温过高要喷雾水控温。通风不良易出畸形桑黄,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。

进一步,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6厘米×33厘米或18厘米×36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,每袋装料800~1200克,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~16小时,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,保持2小时,待料冷却到30℃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。

进一步,一般每平方放置菌棒10至16棒。

与现有技术相比,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: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种植方法,能够提高桑黄菌的成活率,增大桑黄菌的产率;并且本发明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栽培,菌种生长旺盛,生长速度快,可进行大规模种植。



具体实施方式

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、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,以下结合实施例,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。应当理解,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,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。

实施例1

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,包括如下步骤:

S1、建造桑黄棚:

选择有树荫,靠近水源的位置建造桑黄棚,并且在桑黄菌棒入棚前将桑黄棚进行消毒;

S2、配置栽培料:

先将桑树木屑,麸皮,玉米粉,豆柏和石膏、石灰拌均匀,培养料含水量60%,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,灭菌冷却后放入无菌室内接种,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培养;

S3、栽培管理:

发菌阶段:发菌期间,培养室内保持22℃,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%,每天通风半小时,每隔5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,当菌丝体发满2/3时,移入培养棚内;当菌丝长满、转色后,可用刀片在中端割成圆形口或三至五厘米长的月牙口,以利出黄,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,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,边缘变黄,菌盖开始革质化,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,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,即可及时采收;

S4、采收管理:

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,关闭通风口,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,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,采收桑黄后,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,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,提高湿度至90%,温度仍保持在25℃左右,一周后,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,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,约25天又可采收第二茬,一般可采收3茬。

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种植方法,能够提高桑黄菌的成活率,增大桑黄菌的产率。

实施例2

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,包括如下步骤:

S1、建造桑黄棚:

选择有树荫,靠近水源的位置建造桑黄棚,并且在桑黄菌棒入棚前将桑黄棚进行消毒;

S2、配置栽培料:

先将桑树木屑,麸皮,玉米粉,豆柏和石膏、石灰拌均匀,培养料含水量62%,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,灭菌冷却后放入无菌室内接种,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培养;

S3、栽培管理:

发菌阶段:发菌期间,培养室内保持25℃,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5%,每天通风半小时,每隔6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,当菌丝体发满2/3时,移入培养棚内;当菌丝长满、转色后,可用刀片在中端割成圆形口或三至五厘米长的月牙口,以利出黄,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,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,边缘变黄,菌盖开始革质化,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,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,即可及时采收;

S4、采收管理:

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,关闭通风口,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,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,采收桑黄后,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,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,提高湿度至92%,温度仍保持在25℃左右,一周后,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,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,约28天又可采收第二茬,一般可采收3茬。

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种植方法,能够提高桑黄菌的成活率,增大桑黄菌的产率。

实施例3

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,包括如下步骤:

S1、建造桑黄棚:

选择有树荫,靠近水源的位置建造桑黄棚,并且在桑黄菌棒入棚前将桑黄棚进行消毒;

S2、配置栽培料:

先将桑树木屑,麸皮,玉米粉,豆柏和石膏、石灰拌均匀,培养料含水量65%,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,灭菌冷却后放入无菌室内接种,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培养;

S3、栽培管理:

发菌阶段:发菌期间,培养室内保持28℃,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%,每天通风半小时,每隔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,当菌丝体发满2/3时,移入培养棚内;当菌丝长满、转色后,可用刀片在中端割成圆形口或三至五厘米长的月牙口,以利出黄,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,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,边缘变黄,菌盖开始革质化,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,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,即可及时采收;

S4、采收管理:

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,关闭通风口,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,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,采收桑黄后,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,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,提高湿度至95%,温度仍保持在25℃左右,一周后,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,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,约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,一般可采收4茬。

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种植方法,能够提高桑黄菌的成活率,增大桑黄菌的产率。

实施例4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1中,在桑黄棚上设置有遮阳网,遮阳网上面可增加绿白膜和白膜,起着保温保湿作用。

实施例5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1中,桑黄棚消毒方式为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,减小细菌量,增大存活率。

实施例6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2中,栽培料的配方为:桑树木屑77%,麸皮15%,玉米粉3%,豆柏2.5%和石膏1.3%、石灰各1.2%,为菌种培养提供养分。

实施例7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每100公斤栽培料中加JTD802生长素50毫克,减小培养基中的细菌。

实施例8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2中,每袋可接30毫升液体种,菌种成活率较高。

实施例9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2中,每袋可接40毫升液体种,菌种成活率较高。

实施例10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2中,每袋可接50毫升液体种,菌种成活率较高。

实施例11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3中,出黄时棚温保持在26℃,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%,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,增大出黄率。

实施例12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3中,出黄时棚温保持在30℃,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2%,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,增大出黄率。

实施例13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3中,出黄时棚温保持在5℃,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5%,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,增大出黄率。

实施例14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3中,出黄时每天向菌棚空间喷水3次雾水,保持里面的湿度。

实施例15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3中,出黄时每天向菌棚空间喷水3次雾水,保持里面的湿度。

实施例16

在实施例1-3的基础上,在步骤S3中,出黄时每天向菌棚空间喷水4次雾水,保持里面的湿度。

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,但是,应该理解,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,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。更具体地说,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,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/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。除了对组成部件和/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,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,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。
 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中国桑黄网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qysjy.cn/2020/1202/671.html

猜你喜欢

博客主人野生桑黄专卖
桑黄被称为“森林黄金”,是一种名贵中药,顾名思义,即生长在桑树上的桑黄,其药用价值高于生长于其他树木上的桑黄,药用价值极高,对于肿瘤,妇科病,肝病 等均有很好的药效。要分布在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藏等原始森林,它的功效不比冬虫夏草差。一般是用来泡水喝。用它来治疗很多疾病效果是非常好的。比如说,大便不通畅、皮肤不好、手脚冰凉、眼睛模糊、等症状,这时候你用桑黄在泡水喝,对治疗上述病情的非常起效果的。
  • 668 文章总数
  • 0访问次数
  • 4340建站天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