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桑黄指生长在高海拔桑树上的桑黄,民间常用来治疗胃病和妇科病和血病,日韩汉方则用于抗癌辅助药物。现代中医药对野生桑黄的功效与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其在降血糖、消炎止疼、甲状腺结节、肺部结节效果明显,获得了减轻前列腺癌、肝癌、肠癌、乳腺癌、胃癌副反应和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反馈,每日建议用量20克。
因为桑树桑黄主要产于海拔1-2000米山林野生老桑树上,古代对其记载很少,有许多桑黄研究者提出桑黄是本草古籍中记载的上品“桑寄生”“桑耳”。我翻阅对照描述后,确定古籍本草中所说并不专指桑树层空菌!直到看《本草纲目》第卷二十八“桑耳”的介绍才确定药性论中有提到桑黄一词。本草纲目原文中记载,桑耳【释名】桑栭《唐本》桑蛾《宋本》桑鸡《纲目》桑黄《药性》桑臣《药性》桑上寄生〔弘景曰〕断谷方:桑栭又呼为桑上寄生。名同物异也。〔时珍曰〕桑栭以下皆软耳之名,桑黄以下皆硬菰之名,其功性则一也。
1、黑者,主女人漏下赤白汁,血病,癥瘕积聚,阴痛,阴阳寒热,无子----《本经》。
2、疗月水不调,其黄熟陈白者,止久泄,益气不饥。其金色者,治癖饮积聚,腹痛金疮。---《别录》
3、治女子崩中带下,月闭血凝,产后血凝,男子痃癖(xuan pi)。---甄权《药性论》。
4、止血衄,肠风泻血,妇人心腹痛。大明(注:可能是指李时珍)。
5、利五脏,宣肠胃气,排毒气。压丹石人热发,和葱、豉作羹食。----孟诜。
我的理解:古代凡是长在桑树上的菌类、草木都统一叫桑寄生或桑耳,并不是特指桑生层孔菌(桑黄),桑黄作为桑树上多年生层空菌也归入此类但更不易得,现代证明其药用价值更高。古代中医特别是唐朝起用于女子月经不调,各种出血性疾病,出血不止。腹内有积块或胀痛。女子外阴到腹部疼痛,红痛,不孕不育。男子肝脾失和疼痛,对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都有好处,且对肠道和胃中积聚的毒气有排除作用,可以解古代人吃丹药中热毒。不过因为桑寄生产量有限,医生也不能大量使用,虽然列为“上品”(古代对毒性认识不足,古代医学工作者研究毒副少药材的归为上品,实际不少也有毒。)但鲜(很少)为使用。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中国桑黄网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qysjy.cn/2020/0512/602.html
- 上一篇: 野生桑黄是哪里的,正宗桑黄产地是哪里
- 下一篇: 正宗野生桑黄是长在什么树上面的?